赣州市老摄影家协会会员佳作欣赏
稿件提供:赣州市老摄影家协会
我眼中家乡的春节----宁都春节民俗引 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,兜里揣着长辈发的压岁钱,和小朋友们一起疯玩,是一年中最期待最开心最无拘无束的日子。长大成家了,慢慢的过年就成了办年货制新衣,期盼全家团圆的日子。退休了闲暇了,稀罕上了摄影,慢慢的就想记录那些民俗、手工、传承,在记录过程中,回味那慢慢远去的快乐童年,感念那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乡情,满满当当的喜悦幸福一直一直延续着 。
幸运的我生长在誉为“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”的宁都县。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,赣州市北部,居住人口中有98%的都是客家人氏。宁都县素有“客家祖地、文乡诗国、苏区摇篮、赣南粮仓”的美誉,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,被誉为“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”,民间艺术丰富,如同一座客家文化大观园。在春节这个隆重的节日,各种多姿多彩民俗活动如百花,在宁都的村村寨寨竞相齐放,给喜欢摄影的我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。
新年将至,以本贴为引,与大家分享宁都部分春节民俗,共享新年喜乐。(一个帖子是无法展示每一项民俗的全貌的,只是一种索引般的分享,希望分享者海涵。)
一、添丁炮
添丁炮是添丁家族的喜事,添丁人家的亲朋都会送上大大的喜炮来祝贺。到正月十五这一天,将喜炮缠在长长的竹竿上,所有添丁人家集中在家族祠堂前尽情燃放。
二、板凳龙
板凳龙是在每条板凳上扎三盏灯笼,条条板凳首尾链接成长龙,由壮汉抬起,在村里和固定的场地上游走,配以烟花、炮仗、神铳,热闹非凡。
三、游桥帮灯
曾坊游桥帮灯是用一块块长木板,在每块木板上扎十盏灯笼,灯笼上印有象征吉祥的图文。正月十五由两个壮汉抬起,先在祠堂聚合,在村子和田头游走,庆祝添丁之喜。
四、割鸡
割鸡也是添丁家族的喜事,添丁人家会在正月十四这一天,会带着红烛、鞭炮和大公鸡,到汉帝庙祭拜、杀鸡,庆祝人丁兴旺之喜。
五、游草龙 草龙是用藤条树枝搭成骨架,骨架裹上稻草为龙身,龙身上插满点燃的线香,到各家各户游走祈福。
六、洗马拆牌
洗马拆牌又称搬马灯。洗马是由洗马师表演拴马、喂马、洗马、上马鞍、驯马,展示驯马师与烈马较量过程的武功。拆牌是刀、叉、棍、盾等武器精彩的打斗表演。
七、妆故事
妆故事因装扮的内容为历史故事、民间故事而得名。是一消灾增福的民俗形式。
八、兔子灯
兔子灯又称“灶脑灯”(每灶一灯),从正月十一到十五一家出一灯,晚饭后集合,游灯队伍除有大量的兔子灯之外还配有扇面灯、龙灯、扛灯,然后在喜炮的号令下,统一有序在村里游走,表达人们祈求人丁兴旺,家业兴旺的美好愿望。
九、游扛灯
凡头年娶了媳妇添了丁的人家,都要制办一盏扛灯。晚饭后,先将扛灯扛到祠堂祭祀,时辰到了,伴随声声神铳、鞭炮、唢呐、锣鼓的指引响起,列队在村子里游起来。
十、游卢王
卢光稠,出生于虔州(今江西赣州)虔化县清音里(今宁都县麻田)卢氏望族,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,是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的领袖,世称卢王。是历史上一名治理开发赣南成绩卓著的功臣。
游卢王是卢光稠家族的子孙后辈,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,同时祈求万福的民俗活动。
这只是宁都春节期间一部分的民俗,还有发轿、游神、担灯、傩戏等,等待我去记录拍摄。
宁都人的民俗不仅过年有,其他节日也有,比如八月十五的竹篙火、火老虎,四月初八的游神、清明的敬祖等等,都还等待着大家参加。
图文作者:宋洪涛
编辑:宋洪涛 付贺诚 张林森
审核:庞军
(微信关注中国老摄影家协会)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